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正文

2016高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责编:姚姚2016-08-23 17:05:05

  [小编“姚姚”]东奥会计在线高级会计师频道提供:2016高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

  >>2016年高级会计师考试必备通关技巧<<

  >>东奥2016年高级会计师轻松过关辅导教材火热销售中<<

  【考点十二】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
  1.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在评价利润中心的业绩指标时,至少可以有四种选择:

计算公式

说明

贡献毛益=销售净收入-变动成本

以贡献毛益作为业绩评价依据不够全面,因为部门经理至少可以控制某些固定成本,并且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因此,业绩评价至少应包括可控制的固定成本

可控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可控固定成本

以利润中心可控贡献毛益作为评价依据可能是最好的,它反映了利润中心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收入、变动成本以及部分固定成本在利润中心经理权限控制范围内,因而也可以对可控利润承担责任。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控固定成本和不可控固定成本的区分比较困难,不能全面反映利润中心对整个公司所做的贡献

部门税前营业利润=可控贡献毛益-不可控固定成本

反映了部门为企业利润和弥补与生产能力有关的成本所作的贡献,它更多的用于评价部门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而不是利润中心管理者的业绩

部门税前利润=部门税前营业利润-分摊的总部管理费用

作为业绩评价依据通常是不合适的,公司总部的管理费用是利润中心经理无法控制的成本

  2.内部转移价格
  分散经营的组织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服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转移价格对于提供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来说是收入,对于使用这些产品(服务)的购买部门来说则是成本。
  合理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目的: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部门间责任转嫁,使每个利润中心都能作为单独的组织单位进行业绩评价;作为一种价格信号引导下级部门采取明智的决策,生产部门据此确定提供产品的数量,购买部门据此确定所需要的产品数量。
  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主要有:
  (1)市场价格
  ①适用条件: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
  ②确定方法:中间产品用于内部而失去的外销收益,即:内部转移价格=市场价格-对外销售费用。
  ③最能体现客观性、公平性,广泛用于企业内部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之间。
  (2)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格
  ①适用条件: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
  ②确定方法:要有一个某种形式的外部市场,内部购销部门管理层通过协商程序确定。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变动成本。
  ③优缺点:
  优点:有一定弹性,可以照顾双方利益并得到双方认可;
  缺点:浪费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导致部门之间的矛盾,部门获利能力大小与谈判人员的谈判技巧有很大关系。
  (3)变动成本加固定费用转移价格
  ①确定方法:要求中间产品的转移用单位变动成本来定价,与此同时,还应向购买方收取固定费用,作为长期以低价获得中间产品的一种补偿。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费(供应部门期间固定成本预算额+必要报酬)
  ②当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且转移定价的目标是满足产品内部需求时,通常使用变动成本法。
  (4)全部成本转移价格
  ①确定方法:全部成本或者以全部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②优点:简单且易从会计记录中直接取数。
  ③缺点:可能是最差的选择,既不是业绩评价的良好尺度,也不能引导部门经理作出有利于公司的明智决策。
  一般只有在无法采用其他形式转移定价时,才考虑使用全部成本转移价格。
  除上述四种单一定价方式外,企业还可能会采用两种或更多的定价方法确定内部转移价格。

  (本文内容版权归东奥会计在线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级会计师


+1
打印
免费领取

名师面对面

阶段学习计划

基础班第一章

章节练习第一章

通关学习方案

考试指南

热文排行